使用CCM-300测量样品中叶绿素含量
产品简介: 研究者通常使用化学分析法或吸收法计算叶绿素的含量。近年来,作为快速、非破坏性测量方法的吸收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该方法仍然受到诸多的限制,尤其是对非常小的叶片,以及针叶、地衣等样品的测定十分艰难。Opti-sciences根据Gitelson等的研究结果,研制的CCM-300叶绿素测量仪可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当波长大于735nm时,吸收光和反射光均对叶绿素含量不敏感;在700nm~
产品详情
研究者通常使用化学分析法或吸收法计算叶绿素的含量。近年来,作为快速、非破坏性测量方法的吸收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该方法仍然受到诸多的限制,尤其是对非常小的叶片,以及针叶、地衣等样品的测定十分艰难。Opti-sciences根据Gitelson等的研究结果,研制的CCM-300叶绿素测量仪可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当波长大于735nm时,吸收光和反射光均对叶绿素含量不敏感;在700nm~710nm范围内吸收和反射光均对叶绿素含量敏感(图1)。叶片对685nm波长的发射荧光吸收最强。
图1 不同波长的红外和近红外光同叶绿素含量的关系,A)吸收光 B)反射光。
实线表示该波长下最合适的线性模型。研究中使用的激发光为430nm(Gitelson, et al., 1999)。
不同波长的荧光与F735的比值同叶绿素反射应具有相近的线同叶片对荧光的反射相关性最强(图2)。
根据2.2的结果,进一步研究之后发现,当叶绿素含量在41 mg·m-2到675 mg·m-2间时,F735/F700的比值与其呈显著的线荧光比率与总叶绿素含量间的关系;B) 使用F735/F700的比率预测的叶绿素含量与化学分析的叶绿素含量间的关系;研究中使用的激发光为430nm,根据结果得出叶绿含量与F735/F700间存在着如下关系:Chl=634*F735/F700-391(Gitelson, et al., 1999)。
CCM-300使用调制光(具有15nm半峰宽的430nm二极管),在很低的光强水平下利用F735/F700比率进行叶绿素测量,明显降低了叶片对叶绿素荧光的重吸收,提高了测量精度。
结果表明,F735/F700可以很好的作为叶绿素含量测量的指标。因此,CCM-300利用该技术测量叶绿素的含量,可将Kautsky效应将至最小。同时设备是采用了调制光技术,可将背景光的影响降至最低,并具有温度补偿和发射荧光强度显示功能,能够得到精确可靠的测量结果。相对于传统的吸收技术,该设备提高了叶绿含量的测量范围(41 mg·m-2到675 mg·m-2),并且不受测量室的大小、叶片厚度及均一性的限制,可对针叶、未成熟的水稻叶、生于岩石上的丝状藻、地衣、草皮草、仙人掌、龙舌兰属植物、菠萝、拟南芥、水果、苔藓、叶茎、叶柄等的叶绿素含量。
随着科技的慢慢的提升,微纳电子学慢慢的变成为现代电子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在这个尺度范围内,材料的性质与宏观世界有着显著不同,因此对材料的电性能研究特别的重要。四探针电阻率测定仪是一种高精度...
鱼眼检测投影仪鱼眼测定仪设备用途:测量分析树脂塑料薄膜鱼眼大小和数量执行标准:GB6595-86、GB/T11115和ASTM3351-93等。工作原理:鱼眼测定仪利用凸透镜放大成像原理,将薄膜鱼眼或缺陷点投射...
一、便携式臭氧测试仪靛蓝现场测定法水中臭氧检测仪产品概括便携式臭氧测试仪适用于大、中、小型水厂及工矿企业、生活或工业用水的臭氧浓度检测,以便控制水中的臭氧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二、便...
一、智能水泥净浆维卡仪泥凝结时间测定仪概述维卡仪(Vicatapparatus),也叫水泥稠度凝结时间测试仪。是一种水泥、混凝土行业检验测试仪器。大多数都用在检测水泥净浆的标准稠度需水量、凝结时间。本仪...
厂家解析台式毛细管吸收时间测定仪毛细吸水时间测定仪操作使用原理一、概述毛细管吸收时间测定仪可用于多个领域,如污水处理(快速测试污泥过滤特性和状态)、油田化学处理剂测试和研究(评价泥...
使用CIRAS-3测定昆虫呼吸速率昆虫与植物一样无时不刻在进行呼吸作用。使用CIRAS-3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和PPSYSTEMS公司的昆虫呼吸室套件(PartNo.STD566)能够迅速测量二氧化碳的排出速率。该呼...
光合电子传递photosyntheticelectrontransport光合作用中,受光激发推动的电子从H2O到辅酶Ⅱ(NADP+)的传递过程。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后,把能量聚集到反应中心,一种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分子,引起...
多年以来研究者一直采用稳态A/Ci响应曲线技术对植物光合状态进行探索研究。激动人心的是PPSystems公司通过“High-SpeedCO2RampingTechnique”快速CO2浓度梯度技术实现了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可与常...
① 凡本网标注明确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全部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标注明确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② 本网凡标注明确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犯权利的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别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