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九游会:2035年实现月球“盖房子”首台月壤打砖机研制成功中国逆天了

发布时间:2025-10-13 17:52:47 作者:手机九游会

j九游会:

  地球基建狂魔这下要变月球基建狂魔了,中国人竟然搞出了在月球烧砖盖房子的技能。

  当你以为这还是科幻时,中国深空探测实验室,已规划在2035年前建成落地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老外更是破防,觉得中国要“占领”月球。

  用就起取材的月壤当建材,拿几乎免费的阳光当窑火,高温熔融月壤之后再3D打印月球砖,中国人搞月球基建就是这么朴实无华。

  不过这套玩法听上去简单,实际却是满满黑科技的“月壤原位3D打印系统”,又被形象的称为“月壤打砖机”。不同于地球上烧砖可以直接用炉火,月球上不仅没有支持燃烧的氧气,更没有过多的燃料。

  唯二的两样就是荒凉的月壤和无尽的阳光,因而我国深空探测实验室研制的这款系统,就特地采用抛物面聚光反射镜来反射太阳光,产生3000倍的聚光效果,使得聚光点的温度能达到1500摄氏度,足以熔化熔点为1300摄氏度左右的月壤。被熔融的月壤在3D打印系统的打印之下,便能逐层堆积成完美的月壤砖。

  这些月壤砖不仅能够达到长宽10厘米厚5厘米的标准尺寸,和地球红砖尺寸相仿,而且为了方便月球特殊环境下的拼接搭建,还将老祖宗的榫卯结构智慧也运用到了其中。

  在结构抗压强度上是地球红砖的3倍,隔热保温性能也比地球建材更高。甚至还具有辐射屏蔽效果以满足月球防护的要求。

  当然想在月球上“烧砖”可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即便有这套神器,也仍然需要克服材料特性和能源持续供应,以及环境适应等难题。

  就比如月壤材料虽能就地取材,但月壤的热导率极低,仅为地球土壤的十分之一,这就会导致受热不均,使得月壤砖容易开裂。

  起初科研团队也没有很好的方法,后来实验室通过一系列分析月壤成分并模拟出相似的“月壤”,在通过均匀施压电磁感应烧结等方式解决了问题。

  同时面对月球昼夜温差达300摄氏度,夜间没有阳光以及低太阳高度角影响聚光效率的问题。工程师们也发明了双模式能源系统,日照时直接用聚光太阳能,夜间则启动备用电弧加热系统来确保24小时不间断生产。

  还有月球高真空环境会使热对流消失,熔融温度会分布不均的问题,也通过采用超声振动搅拌的方式实现了解决。

  最终通过数百次的实验之后,科研团队才最终找到了1450摄氏度熔融温度和2毫米每秒打印速度的最佳参数,并且现在每块砖成品率达到了95%,完全能满足月球建设的需求。

  甚至经过测试,这套系统72小时就能“打印”出足够建造足球场大小月球基地的砖块,真正的完成了自主挖土烧砖、自主盖房的能力。

  在这样的技术加持下,中国人2035年实现入住“广寒宫”的计划可见一点也不吹牛。实际上中国早在2016年就提出了国际月球科研站计划,被网友形象的称为“广寒宫”工程。

  这个计划分为两个阶段,2035年前要完成基本型建设,可以让月球基地具备能源供应和通信导航等基础功能。

  2045年前则要建成拓展型,最终形成可以长期自主运行,并且有人短期居住的“月球小镇”。当然刚开始许多国家还在嘲讽我们想得太美好。

  如今看到中国不仅按部就班的要在2030年前实现登月计划,而且还搞出了月壤原位3D打印这样的神器,全球17个国家、60多个科研机构都开始纷纷加盟合作中国这个“月球房产项目”。

  不过在月球上建基地,光有基建材料和技术,若无法实现淡水的获取,那也就只能建成难以满足居住的空房子。

  为此中国深空探测实验室,就又搞出了能够从月壤中榨水的群针式水冰热提取系统。简单的说就是将几十根直径2厘米的空心钻针,深入含冰的月壤之中,然后通过针内加热直接使冰升华成气体,之后水蒸气再通过导管输送到冷凝器中,这样就收集到高纯度的水。

  有了水再通过简单的电解,就能轻松的获得可供呼吸的氧气和能够作为燃料的氢气。可以说这样整个太空生存系统也就瞬间打通了,当第一块月壤砖在月球表面打印完成时,实际上就已经标志着人类文明正式迈入星际基建时代。

  这块看似简单的月壤块,实际上也承载着中国人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的天人合一智慧。从月壤砖到水冰提取,从3D打印到国际协作,中国也正在用最务实的方式开启我们的太空时代。